【20170824】客家有传承 非物进童心 ——木兰场第二届“社区雏鹰”新繁棕编学习活动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7-08-29 * 浏览 : 152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和拓展非物质文化优势,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2017年8月24日,木兰场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合金东公益关工委,在新都区新繁镇高院社区开展了“社区雏鹰”青少年非物质文化学习参观活动,共有18名社区青少年参与。
新繁棕编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活动前,社工老师向社区青少年仔细讲解棕编的历史和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接着,社工老师带领青少年们来到位于新繁镇太平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新繁棕编馆内参观学习,此次活动特邀到新繁棕编代表性传承人朱女士,她向青少年们详细介绍了新繁棕编的起源、特点、以及五大类型。在展厅内,孩子们一边听着介绍,一边驻足观看,多彩的草帽、提包、花篮、拖鞋深深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栩栩如生的熊猫、十二生肖、昆虫让他们惊叹不已,原来我们家乡还有这么了不起的手工技艺。活动最后,青少年们都兴致勃勃的领到一片棕叶,朱女士手把手教授现场的青少年们“棕编”手工技艺,一起亲手体验玫瑰花的制作过程,由浅而深、层层递进,青少年们认真看着朱女士的演示,然后动手参与到编织之中,通过零距离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
社区开展此次参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手工技艺,让社区内更多的居民了解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项目,让非遗记忆在社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金东公益木兰场社工站 钟春燕